找到相关内容27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领纳戒法于心 解行必须相应——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戒律

    老还强调:“既出家为了生死,就要依法:口而诵,心而惟,朝于斯,夕于斯,不要留恋世上的贪瞋痴爱。”(《虚云和尚法汇年谱集》,p362)虚云老和尚还指出:“修行要在动用中修,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...领纳戒法于心 解行必须相应——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戒律   作者:何小平   一、发心决定得戒品位的高低  发心,本义是说发誓愿以求一切诸佛种子之无上菩提心;平常说的发心,其实说的是一种誓愿,亦即...

    何小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0560756.html
  • 茶禅的味道(1)

    重大之事。求受具足戒,必须依法,首先要学习戒律。按佛制,五夏学戒,何其严格。今则流于形式,不明戒之为何,不通戒相者,比比皆是。由此亦见佛教为何难兴盛的原因吧。  所谓“毗尼久住,正法久住。”三学之中...除了会念经外,就像一无所事,其实不然。佛法博大精深,对中国文化,有着深远的影响,这是举世公认的。我们的是以“出世的精神、做入世的事业”,这才是佛教的精神。佛法在世间,并没有离开世间,佛教徒不仅要上报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846301.html
  • 久住正法四大遗产

    从摄僧度徒痛下针砭,依法,使师长在摄僧前对弟子愿力(未来志愿)、种姓(宿世心向)、根性(悟性)、心性(烦恼取向)[92]等特质,都有相当的了解,以备摄僧与否的参考。而弟子在剃染前对本师(剃度恩师)...文既不具其义有阙,是为第一疾灭正法。复次有比丘为僧中胜人上座,若一国所宗而多不戒,但修诸不善法,放舍戒行,不勤精进未得而得、未入而入、未证而证,后生年少比丘仿习其,亦多破戒修不善法,放舍戒行,亦不...

    宗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551801.html
  • 佛菩萨探访录——愈病救苦篇

    过十二大愿,凡众生一切疾苦,求药师佛必得以愿力加被,令其痊愈。再说自力,自身要诚信、恭敬、依法,恒心不退,自能由精神克服肉体的痛苦,且一礼拜、一称圣号,感应道交,业去障消、病乃除瘥。这是必然之理。...求大悲水以疗大病;悲广法师示以大定克大病;净空法师示以发大愿移大业;圆一师示以息万缘却万病;普门善友以朝山、放生为我回向;良师善友感我肺腑,助我。我于病院三周永日礼拜及心念观音菩萨。发愿于病愈之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552693.html
  • 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——重说《六祖坛经》(1)

    悟此真修道,善把心弦绷。弦断能所亡,顿见心佛同。   师复曰:此乃如来顿教,但得依法。顿中有渐,渐中有顿。若不顿悟,神秀上座之偈是为良方,但莫住着清净相,即与本法无别。今以世法譬喻,再说要旨,听吾...》言:“菩萨摩诃萨,由三聚净戒,六波罗蜜法,方成佛道。… …三聚净戒者,誓断一切恶,誓修一切善,誓度一切众”。而此四句偈所体现的,完全与之背道而驰,恰是《圆觉经》佛说禅修“四病”之典型病症!  ...

    陈 智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15705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1)

    堕的情形,于是佛以六念授之,增强他的信心。  (3).佛灭后,根性利的人尚能依法,但劣根人怀疑佛已不在,彷若顿失依怙一般,于是心中专意观想于佛,便觉安隐、喜悦,能继续精进修。此种的观想,为观佛身的殊胜、思惟佛德的圆满。  (4).观想佛的相好功德,毕竟仍须具备禅定工夫,和正确的佛法知见,自非人人可行,于是以念佛的名号,求得与佛相应,取代了观想。  (5).在观想与念佛号的中,强烈地感受到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570229.html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”是一脉相承的。虚云还强调:“既出家为了生死,就要依法:口而诵,心而惟,朝于斯,夕于斯,不要留恋世上的贪瞋痴爱。”[[24]]“修行要在动用中修,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。要在四威仪中,以...为师”,唯“戒”是。   一   《大集贤护经》云:“出家之人,当先护持清净戒行,戒行清净,则能获得现前三昧,成就无上菩提。”《四天王经》云:“四天神王,每月以六齐日观察人善恶,以启帝释,若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
上一页123下一页